《怪胎》:年度必看的風格之作,集活潑古怪、感動與感慨於一身的台灣電影新品種,他是這個手機世代的《艾蜜莉的異想世界》,或是寫實版的《偶然與巧合》。
多數不太熟的朋友、媒體見面後,都會問我一句話。「你一年要看幾部片?」
老實說很難算,長片+短片應該有800多部,現在一年電影院演劇情長片就7-800部,看都看不完,也只能盡量看。
更多人會問:「看這麼多片不會覺得很累嗎?」對我來說,電影是職業所需,我們有義務去認識祂,找到適合與觀眾溝通的頻率,把電影之神牽到適合的觀眾面前,算是我的幸運責任。
也有人問:「老是看電影,不煩嗎?」難免會看到無聊的電影,但是只要看到一部具備新鮮的電影語彙,就會讓人興奮一整天。
而《怪胎》,就是這樣,讓人看了充滿驚喜與驚訝的作品。前半段神經趣味,後半段寫實感慨。當天看完之後的雀躍心情,難以形容,完全就是等了好久,總算見到心愛的彼岸,或是100天沒看過電影,結果一看就是看到《甜蜜蜜》這種故事的振奮感受。
加上風格化的美術設計與相當用心的攝影角度,當你知道他是用手機拍的,而且沒有加上一些後製鏡頭變焦等等,你會更佩服導演廖明毅的用心,把每一次演員走位都當成舞台劇訓練再訓練。
兩人具有強迫症,你看不下這世界的些許異動偏移,愛情世界哪能容許半點差錯?敘述兩人強迫症的交集充滿喜感,但對於當事者來說,強迫症是一道無法擊碎的牆面,困在牆裡面的動彈不得,牆外面的我們看進去,只是看到皮毛,把他們的悲劇當成我們的喜劇。
這也是為何當兩個強迫症患者能理解必此,這樣的相濡以沫,走到天涯海角,相信彼此都希望真心不變。
然而當愛情裡最殘酷的往往就是:我們不知為何相戀,卻也不知為何愛情消失?我們因為某個條件而喜歡上對方,當那條件不成立時,會加速愛情褪色、瓦解。
秩序都是理性文明底下的產物,愛情不能有秩序,愛情也無法以理性審思。《怪胎》用那光怪陸離的前提,說了個輕巧俏皮的愛情外衣,骨子裡則是你我曾經歷過的愛情真空中,多數人選擇自欺欺人,期待一場逆轉幸福結局。
《怪胎》,年度超級風格作品,下一代的台灣潮流電影,這片絕對是黑馬之作。8/7上映